黃軒於臉書粉專指出,為何出國比較容易生病,因長途飛機、壓力荷爾蒙上升,會削弱黏膜免疫反應,進而增加病毒感染的風險。旅行中,坐飛機、在機場裏面、在飯店內,一直在吹空調系統,長期長期處在室內密閉循環的低濕度的空氣。濕度過低會讓鼻腔黏膜乾燥、病毒更容易進入。低濕度環境會削弱鼻黏膜的物理屏障,降低黏液黏稠度及纖毛清除能力,並抑制先天免疫反應,使病毒更容易穿透黏膜進入宿主細胞。低濕度是呼吸道病毒季節性流行的重要環境因子,特別是在「冬季或長途飛行」等密閉空間,應積極調控室內濕度以降低感染風險。

在飛機上是最容易感染的,醫師呼籲要多補充水份。翻攝自pixabay
在飛機上是最容易感染的,醫師呼籲要多補充水份。翻攝自pixabay

他也表示9成在國外住院的流感患者,出發前就已有輕微症狀,忽略不適後才在旅途中惡化。除了高齡者、5歲以下幼童、孕婦與慢性病患外,還有免疫力弱者、睡眠不足、長期承受壓力、常飲酒的人,也都是高風險族群。

他呼籲出國前至少2週前打一劑流感疫苗,降低40%到60%的感染風險,病程較短、重症與住院率大幅下降,長途飛行記得「保濕鼻腔」,飛機上的濕度常低於 20%,比沙漠(25%左右)還乾。乾燥鼻腔會讓黏膜防禦力下降,讓病毒更容易黏上你。

可以用生理食鹽水噴鼻,每2–3小時補一次水分,讓黏膜保持「濕潤」,多喝水不是口渴才喝,是持續補。不要喝酒因為酒精會讓黏膜更乾,更脆弱。也要隨身攜帶「抗流感的急救包」口罩與酒精,記得有狀況就要趕快就醫,流感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人在國外,醫療不熟、語言不通、身體又虛弱,那才是真正的重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