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景中表示,這名逃逸移工在等待遣返期間被發現懷孕,經輾轉轉介後於懷孕34週前來就診。因情況危急,他原本想等到36週再手術,減少新生兒住進加護病房的風險,但考量孕婦安全,仍決定提前開刀。
施景中說:「陪同的機構護理人員跟我說:『施醫師,您就放心的救人吧,過去也有一個收容的小朋友腦瘤開刀,花了100多萬,我們也是去幫小孩募款付錢。」
然而手術結束後,孕婦與新生兒的醫療費用分別高達92萬元與50萬元,施醫師聯絡該機構希望協助處理醫療費用,對方卻以「正在忙」為由掛斷電話,之後再也不回覆簡訊。院方社工介入後,該財團法人機構僅表示「最多能出八萬元」,其餘費用拒絕負擔,也沒提到要募款或者其他的解決方式,讓醫院被迫吸收上百萬元的呆帳。
施景中感嘆:「我感覺被騙了。當初她們叫我盡量救人,卻沒說她們不會付錢。若早知道,我們會先募款或申請專案,不會讓這筆錢成為醫院負擔。」他也表示,孕婦家鄉有兩間房子,一個房子大概只值台幣20萬,房子都賣掉也無法償還醫院的這一筆款項。
醫師表示,到了孕婦出院的那一天,機構派人來把她帶走,對於帳單完全不理會,我們也沒有任何辦法。
他強調,自己並不後悔救人:「如果重來一次,我當然還是會先救人。她狀況太嚴重,如果不是由我們有經驗的團隊開,開刀成功機會一定很渺茫。」但他也藉機提醒:「逃跑雖然可能賺更多的打工薪水,但是沒有全民健保的保障,萬一生病,把全部賺來的錢賠進去也不夠。」
施醫師進一步在留言區指出,這並非單一個案。他表示,其他醫師也曾分享類似情況,逃逸移工臨盆時進入急診,醫院依法不能拒收,最終也成為「無人買單」的醫療支出。甚至有說法指出,部分移工之間流傳「就醫避責」的資訊,指導同鄉到特定醫院求助、趁機脫逃。
貼文曝光後,引發各界熱議。許多網友留言表示願意捐款協助,甚至有院內患者家屬留言:「醫院若公開募款,我們都願意幫忙。」施醫師對此則回應,目前正由院方社工與高層會議討論,「我們不能私自募款」。
他最後呼籲社會珍惜健保制度:「不要為了政治立場,把我們自己這艘大船弄沉了。只有台灣站的穩穩的,才能夠保護我們,讓我們安居樂業。」
施景中今(25)日稍早再於臉書中發文,表示基金會同仁爾後致電解釋,當時基金會的護理師正在參加重要活動,因為總統、副總統入場,沒辦法出去講電話,所以才掛電話。而簡訊大多是廣告,所以從不看簡訊。並表示仍會想辦法清償這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