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敏指出,常見壞習慣包含:每天喝水不到1000c.c.、過量狂灌水、身體需限水卻未節制、迷信特殊礦物質水、起床第一杯水太晚喝、因怕跑廁所而少喝、天冷就不想補水、睡前大量喝水、以含糖飲料代替白開水,以及運動後狂灌水卻沒補電解質。
這些錯誤做法可能導致腎臟長期缺水、電解質失衡、腎絲球硬化,甚至增加中風與心梗的風險。例如睡眠中失水若未即時補充,清晨血液濃縮就可能提高腦中風機率;運動後單純灌水則會稀釋電解質,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昏迷或腦水腫。
她建議,一般人每日補水量可抓體重的3%至4%,並以分次小口飲用為原則,避免一次大量灌水。若本身有心臟衰竭、慢性腎病或必須限水的族群,則應遵照醫囑計算飲水量。飲料應盡量減少,白開水才是最安全的補水來源。
高敏敏強調,正確喝水不僅是日常保養,更是影響代謝循環、免疫與腎臟健康的關鍵,「別等到身體出狀況,才驚覺喝水也要有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