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醫師解釋,中醫認為「心主神明」,若心火過旺容易焦慮、多夢難眠;心血不足則會出現心悸、頭暈、健忘等症狀。另一方面,「肝」負責情緒疏導與氣機流暢,壓力過大時肝氣鬱結,會讓人胸悶煩躁,更難好眠。長期下來,不只睡眠品質下降,白天也會疲累不堪。

根據臨床觀察,失眠大致分為四類:入睡困難型、淺眠易醒型、多夢型以及睡再久也覺得累的氣虛型。對此,中醫會依不同症狀開立對應方藥,如酸棗仁湯、加味逍遙散、歸脾湯等,並搭配針灸穴位治療,每週1至2次,持續數週後能見到改善。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郭董牽曾馨瑩全家福曝光超有愛!帶3寶貝散步打賞街頭藝人(狗仔直擊)

除了藥物與針灸,生活調整也很重要。章醫師建議,睡前泡腳或按摩特定穴位有助放鬆;臥室保持安靜涼爽、使用白噪音掩蓋干擾,也能提升睡眠品質。他提醒,若失眠超過2週未改善,應尋求專業協助,不要自行亂用藥物。中西醫合併治療能在短期緩解症狀的同時,透過中醫調理體質,逐步減少對安眠藥的依賴,最終找回自然又深層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