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病例是一名50多歲男子,本身就有多重慢性病。他在8月20日因腹瀉就醫,但症狀沒有改善,8月23日再度送醫,隔天因呼吸困難與衰竭不幸過世。疾管署指出,其餘確診個案大多出現發燒、頭痛、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才就醫。
除了類鼻疽,上週也新增6例本土鉤端螺旋體病病例,分布在北部1例、中部1例、南部4例,患者年齡20多歲到70多歲,多半是因發燒、肌肉痛或腹瀉就醫。疫情調查發現,有4人從事與山林或農地相關的工作,另有1人住處常有流浪動物出沒,其中4人同樣有污水或污泥接觸史。目前已有5人康復出院,1人仍在加護病房治療。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張韶涵返台冷臉無語!7年未在家鄉開唱 遇鐵粉送機零互動(狗仔直擊)
統計顯示,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台灣累計50例本土類鼻疽(含5例死亡),是歷年同期第3高,主要集中在65歲以上及50到64歲族群,以高雄市病例最多(38例)。鉤端螺旋體病則累計34例,分布在13個縣市,以高雄市、台中市、新北市與台南市病例數較多。
疾管署提醒,類鼻疽病菌主要存在於受污染的土壤或積水中,豪雨或颱風過後容易增加傳播風險。鉤端螺旋體則常見於老鼠、狗、牛、豬等動物體內,經尿液污染環境後可透過皮膚或黏膜感染人類。民眾若進行清理環境或從事農牧相關工作,應穿戴口罩、防水手套與雨鞋,並確保飲用水煮沸。若出現不明原因發燒,應及早就醫並告知是否有接觸污水或動物的經驗,以利醫師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