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6月結束上海行,近日又前往深圳參訪,走進騰訊總部、南山「機器人谷」多家企業,滿口誇讚當地科技與企業文化;然而,他卻在直播中哭訴,自己不僅無法申請抖音、B站帳號,中國也不允許他開公司,兩次赴中更已賠上400萬元。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昨日表示,抖音直播須申請並符合多項規範,包括平台自身及中共相關單位要求。他稱館長過去言論、形象可能被視為「特殊分子」,開設帳號存在困難,但也酸言「也許館長捧得還不夠」,多努力,或許就能打動中方。

諷刺的是,真正「打動中方」的似乎不是館長,而是陸委會。中國對館長的態度,本質上就是「要的只是他的聲量,不是合作」。在中國生活多年的台籍人士分析,中國公務體系奉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誰敢替館長背書?一旦他哪天再度轉向台派立場,必然有人要因此「進去或落馬」。
更何況,館長並非首例。「閩南狼」的翻車已經是前車之鑑,讓體制裡的人更不敢押注在立場未必穩定的台灣網紅身上,如今因陸委會的發言,讓事件發生戲劇性轉折。
外界一度懷疑館長「拿了中共的錢」才頻頻赴中,如今看來,更接近的真相是:他期待中國行能換來龐大商業價值;即便帳號開通,能否真正變現仍是問號。缺乏實質合作與制度保障,他換來的,恐怕只是「看似被接納、實則被緊箍」的虛幻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