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資料顯示,西南氣流共分兩波影響台灣,第一波自7月28日晚間至7月31日清晨,第二波則自8月2日下午起持續至8月4日。期間(7月31日至8月2日)雖非主要高峰,但仍持續有豪雨以上等級降雨,全台幾乎「天天有豪雨」。
此次西南氣流帶來大量水氣,加上風力與風向變化頻繁,導致強降雨區域不斷轉移。氣象專家指出,降雨多集中在以下三類區域,沿海與平原地區:對流胞從台灣海峽移入陸地,連鎖效應導致連續性短時強降雨,造成嚴重積淹水;山區地帶:西南風配合地形抬升,產生持續降雨,為累積雨量最多的熱區;東南部與恆春半島:受南方強風軸與氣旋式風場影響,也出現局部強降雨。

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高雄市多納林道累積雨量達2819毫米,是全台最高。嘉義、台南、屏東等地也有區域接近或超越颱風莫拉克、凱米所創下的紀錄。此次降雨事件已造成多地連續七天出現「豪雨等級」日雨量,是28年來首見紀錄。
專家總結三大特點,累積雨量極大、降雨日數長、短延時強降雨頻繁且劇烈。3縣市累積雨量破2000毫米、17個鄉鎮達「超大豪雨」標準,集中在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與屏東、連續5日出現3小時雨量超過200毫米的短時大豪雨、6日出現1小時超過100毫米的極端降雨、全台7天共發布181則大雷雨即時訊息,其中50次伴隨細胞廣播,顯示雨勢密集且高危。
氣象單位提醒,此次災情不僅來自連日降雨造成的土壤飽和,還包括頻繁的短時暴雨,導致排水不及、溪水暴漲,進一步增加土石流、坍方與落石風險。尤其山區與中南部地區,皆出現長延時與短延時大豪雨,需持續高度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