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時常見的攻擊性文宣,可能讓被針對的人承受巨大壓力。若無法及時調適,很容易引發情緒崩潰,出現焦慮、恐慌、憂鬱等心理症狀。若這些情況持續未獲改善,日後恐演變為焦慮症或憂鬱症。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精神科醫師林明燈表示,曾有民眾因為在朋友群組中轉傳某位候選人的資訊,結果被朋友排擠、孤立,導致長期睡不好、心情低落,甚至懷疑自己處處被監視。所幸透過藥物和心理治療後,狀況逐漸好轉,也學會更健康的應對方式。

 

林明燈醫師提醒,如果平常就很在意他人看法、對政治參與度高的人,選舉期間更容易受到影響。若出現持續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建議減少接觸政治新聞、多運動、多休息,維持規律作息。如狀況嚴重,應盡早就醫,讓專業團隊協助走出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