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天文館說明,冥王星因距離約32.3天文單位,即49億公里之遙,所以其亮度也僅14.4等,比肉眼可見極限還暗約1500倍,不過運用館內專業設備仍可追蹤到它在深空中的身影,ㄧ睹這顆遙遠星體的蹤跡。

冥王星自1930年被發現以來,曾在超過70年的時間裡被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直到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重新定義「行星」資格,冥王星才被改歸類為矮行星,從主行星行列中退位;即便如此,它依然是最受關注的太陽系邊緣世界之一。

推薦新聞:滿潮恐致河濱淹水!北市籲車主「1動作」防淹水

冥王星的吸引力不僅來自它的分類爭議,更來自它展現的意外活力。天文館提及,於2015年美國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傳回的高解析影像顯示,這顆冰凍矮行星表面竟有巨大的心形氮冰平原和冰對流痕跡,還可能有冰火山與地下海洋,這些發現完全顛覆過去的「死寂冰世界」刻板印象,令冥王星再度成為行星科學的研究重點。

天文館強調,今年正是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10週年,這顆「退位行星」的科學地位不減反增,成為揭開太陽系形成與演化的關鍵鑰匙。

冥王星於7月15日的位置影像,由綠圈標示。台北天文館提供
冥王星於7月15日的位置影像,由綠圈標示。台北天文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