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水庫運動起始,美濃愛鄉協進會與美濃八色鳥協會三十年來持續舉辦黃蝶祭,結合環境保育、社區行動、藝術創作與文化傳承,已成為臺灣深具指標性的環境藝術節之一。
主辦單位表示,今年黃蝶祭典延續培訓的傳統,共創設計增加在地民眾參與。6月28至29日舉辦的「志工培訓營」,邀請地方講師群帶領國高中、大學生與社區志工深入黃蝶翠谷、社區角落與自然溪流,認識環境、文化與人之間的連動,強調「回到自然、歸回社區」的核心精神。
熱門新聞:不畏風雨!「樋口飯糰」颱風天進駐高捷左營站 死忠粉絲熱情力挺

「群眾藝術工作坊」(7月2日至6日)則邀請來自廣西壯瓦依那樂團主唱岜農、《青芽兒》創辦人舒詩偉、《上下游》記者林吉洋、《透南風》主編余嘉榮、「台東縣慢食協會」理事長涂裕苓、纖維藝術家林彥伶⋯⋯等十多位講師,囊括運動史、藝術參與、三農議題行動、地方再生產實踐者,帶領學員以黃蝶祭三十年為主題進行藝術創作,透過工藝蠟染等媒材共同創作,最終作品也將於祭典期間公開展出。

7月12日至13日為黃蝶祭主活動日。系列活動涵蓋生態觀察、感官療癒與手作實作,如「趴溪看魚」由陳柏豪、陳彥中帶領學員親自走入溪流,近距離觀察水中生物、「行。森」森林療癒工作坊由林雪貞主持,透過感官引導喚醒對自然的敏感度;「雷雕創作」與「木工體驗」分別由許文淵與洪榮崇帶領,以自然物為創作素材,連結植物美學與木藝手作。「野花草觀察」、「蝙蝠洞體驗」、「賞蝶賞鳥導覽」則從在地物種與微觀生態出發,引導民眾建立與自然共感的能力。
「祭蝶儀式」將於7月12日上午舉行。儀式融合客家八音、生態祭文與文學朗誦,並重新詮釋鍾鐵民以客語書寫的詩作〈揚葉仔飛歸來〉。今年更加入舞蹈劇場形式,展現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敬意與牽繫。

7月13日下午,「大地書房音樂會」將於鍾理和紀念館登場。為紀念鍾理和110歲冥誕,活動與鍾理和文教基金會及山下民謠公司合辦,特邀曾獲多座金曲獎的林生祥與發行滿十五週年的《大地書房》專輯創作團隊回到笠山下,並與岜農、甫獲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的戴曉君、王宏滕等音樂創作者共同演出,結合客家民謠、壯族音樂與文學跨界,打造一場土地、文化與音樂的對話。

「生態綠市集」則集結在地友善農作、創意工藝與文化品牌,秉持無痕山林與減塑原則,推廣自然友善的生活方式。市集以「不是交易商品,而是交換一種生活理念」為出發,邀請參與者自備環保餐具、隨身水杯,在雙溪熱帶樹木園生機盎然的母樹林與笠山腳下輕裝走逛、自在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