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藥價可能被動上漲。洪子仁指出,美國藥廠為了不讓自家在美國的售價變低,會選擇調高像台灣這類「低價國」的藥品價格,尤其是昂貴的專利藥。這會讓健保負擔更重,甚至出現藥費吃掉健保預算的情況。

第二個風險是藥品供應中斷。美國藥廠主要提供台灣癌症、慢性病與抗生素等關鍵藥物。若廠商認為在台售價太低,恐怕會延後新藥上市、甚至乾脆不供貨,讓病人面臨「買不到藥」的危機。

第三是健保談判難度將大增。洪子仁指出,未來健保署在與藥廠議價時,可能遭到廠商要求提高價格,否則就改為自費銷售。過去靠學名藥省錢的策略,在新藥還有專利時就派不上用場,壓力會越來越大。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鬼鬼生完女兒住處升級 千萬小窩變6千萬豪宅(狗仔直擊)

洪子仁提醒,川普政策若上路,藥廠為了保住美國市場的價格優勢,勢必將壓力轉嫁到像台灣、加拿大、日本這些低價市場。健保要嘛提高給付、要嘛面對藥品缺貨,最壞情況是美國藥廠直接退出市場,台灣民眾的用藥權益將受到重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