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呂冠嫻指出,偏頭痛盛行率為9.1%,女性高達14.4%,尤以30至49歲間最嚴重,幾乎每4人就有1人受苦,和女性荷爾蒙波動、月經周期有關。這類頭痛常發作於生理期前後,也可能因壓力、睡眠差、抽菸等誘發,甚至有媽媽每月痛上20至25天。

偏頭痛不是小毛病,而是一種疾病。若出現中重度頭痛,伴隨噁心、怕光或怕吵等症狀,很可能就是偏頭痛。若每月發作超過15天、持續3個月以上,就可能是「慢性偏頭痛」,卻常被忽略或當成壓力太大撐一下就好。有護理師媽媽因三班輪班加家庭壓力,每月頭痛25天,影響工作與育兒;另一名家庭主婦長期吃止痛藥撐過去,直到痛到無法忍才就醫。

台灣頭痛學會指出,止痛藥只能暫時止痛,無法真正治本。若每月頭痛超過4天,建議採取「預防性治療」,包括傳統口服藥物或新型針劑如CGRP單株抗體與肉毒桿菌素。健保已給付相關療法,只要配合「頭痛日記」記錄,讓醫師能評估給藥,有效減少發作次數、改善生活品質。

 

偏頭痛不只影響健康,也影響家庭生活。今天是母親節,是個好時機關心媽媽的健康。楊理事長呼籲:「別再讓媽媽一個人默默忍痛!」一句「妳最近還會頭痛嗎?」也許就是改善她人生的重要起點。透過正確診斷與治療,讓媽媽真正過一個輕鬆、無痛的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