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健保對於中重度IBD病患給付「進階治療」條件非常嚴格,不僅得先使用傳統藥物6個月沒效才能用新藥,而且最多只能給付1年。醫師和病友團體都認為這不合理,因為IBD常出現在年輕人身上,他們若能穩定控制病情,不僅能避免手術、住院,也能如正常人般工作、結婚、生子,對國家的貢獻其實更大。

為喚起社會重視,台灣腸治久安病友協會在5月19日「世界發炎性腸道疾病日」推出短片《沉默的缺席》,揭露病友所面臨的三大困境:就學就業困難、經濟壓力沉重與健保限制太嚴。他們希望政府能正視需求,放寬給付條件,讓病患獲得與國際一致的醫療待遇。

 

協會秘書長林姮均指出,IBD病患常常一天要跑廁所20到30次,很多人因此不敢談戀愛、結婚,甚至無法規劃生育。她表示,這不只是身體的病痛,更是生活的失衡,呼籲社會多給予支持,並強調穩定控制後其實也能懷孕、健康生產。

中國附醫胃腸科主任周仁偉提醒,IBD雖然目前無法根治,但透過長期穩定的進階治療可以有效降低併發症與癌化風險。他指出,若健保制度持續「上車太晚、太快下車」,反而會讓病情惡化,增加醫療資源負擔。他呼籲政府調整政策,優先幫助中重度病患穩定治療,讓他們回歸工作、貢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