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名新病例分別為北部、南部各1名2個月大男嬰,以及東部出生8天的女嬰。疾管署指出,3名嬰兒都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出現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水與嘔吐等,經多次就醫後才由醫院通報並確診。2名男嬰已順利出院,但女嬰情況較嚴重,一度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目前轉至一般病房,仍持續接受治療。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這14例中已有4起為家庭群聚,研判感染來源可能來自同住的家人。目前國際百日咳疫情也在升溫,特別是日本情況最為嚴重,今年光是到4月20日就累計9,336例,已超過去年全年,且出現多起嬰兒重症與死亡個案,美國、墨西哥與中國等地疫情也明顯攀升。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林心如肚臍眼Say Hi 逆齡女神走路有風(狗仔直擊)
疾管署強調,百日咳初期症狀和感冒很像,但會出現持續劇烈咳嗽、咳到臉紅或嘔吐等症狀,家長應多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若家中有嬰幼兒,大人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出門返家要換衣、洗手,避免將病毒帶給孩子,也盡量不要帶嬰兒前往醫院或人多密閉空間,降低感染風險。
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接種百日咳疫苗。疾管署也建議孕婦在懷孕28至36週接種Tdap疫苗,讓抗體傳給寶寶,提升保護力。此外,照顧嬰兒的家人若無免疫力,也建議自費接種1劑Tdap疫苗,共同守護家中小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