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19歲以上女性腰圍超標率高達52.9%,45至64歲為59%,64至74歲甚至飆到75%。林文元指出,產後與更年期是女性最容易發胖的兩大階段。許多女性生產後1年體重仍無法恢復,加上未哺乳、運動少、飲食不當,更容易囤積脂肪;更年期則因女性荷爾蒙下降,導致平均體重增加約3.4公斤、腰圍多了5.7公分,心血管疾病也隨之增加。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台南市戰將聲量大調查!陳亭妃大戰林俊憲 這項數據相差4倍(壹蘋輿情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提醒,肥胖本身就是一種慢性病,和200多種疾病有關。臨床數據顯示,減去5%體重就能改善健康,減掉15%更能顯著降低心衰竭、死亡等風險。然而,僅靠運動與節食很難成功,尤其對於關節負擔大、脂肪肝或壓力大的人來說,往往力不從心,這時候使用減重藥物輔助會更有效。

目前台灣有4種合法減重藥,包括每日口服排油藥、壓抑食慾的藥,以及每日與每週一次的針劑腸泌素。其中每週一次的針劑,不僅可減重15%以上,還能降低20%的心血管重大事件風險,成為兼具瘦身與護心的新選擇。林文元也表示,這類藥物也幫助醫師更有效地幫助病患,同時解決過去藥物與糖尿病患者「搶藥」的窘境。

藝人趙小僑分享產後減重經驗,她坦言當媽後吃飯像在「吞東西」,代謝變慢,肚子一下就凸出來。她也呼籲媽媽們別忽視體重與腰圍變化。林文元分享一名媽媽,產後變胖不動,愛吃宵夜,導致脂肪肝與三高爆紅字。母親節不妨用一個「抱抱」關心媽媽腰圍,用行動守護她的「心」健康。

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吳至行醫師與公益大使趙小僑、劉子銓,共同呼籲健康飲食、適當運動與藥物輔助的全方位體重管理趨勢。台灣肥胖醫學會提供
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吳至行醫師與公益大使趙小僑、劉子銓,共同呼籲健康飲食、適當運動與藥物輔助的全方位體重管理趨勢。台灣肥胖醫學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