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政府依科學分析訂定萊劑的容許量,牛肉自101年起開放,豬肉則從110年起實施。食藥署長姜至剛強調,牛豬肉品一體適用同樣的檢驗標準。即便有驗出含量,若未超標就可通過邊境。所有進口產品的把關,都是以「風險可接受」為前提,確保民眾食用安全。

除了邊境查驗,國內市場的抽驗也沒放鬆。從110年至114年4月,對進口和國產牛肉共抽驗6,141件,只在110年發現1件美國冷藏牛腱驗出0.02 ppm萊劑而不合格,已依法處理。豬肉則抽驗1萬8,501件,全部合格,未檢出超標情形。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台南市戰將聲量大調查!陳亭妃大戰林俊憲 這項數據相差4倍(壹蘋輿情

對於民眾關心的豬肉安全,食藥署推出「豬肉儀表板」,即時公開檢驗結果,讓大家安心選購。姜至剛說,未來也會繼續秉持「食安優先、科學分析、參考國際標準、加強市場查驗」的原則,穩定守護大家的餐桌安全。

儘管「萊豬」議題爭議不斷,但從目前檢驗結果來看,實際檢出問題的比例極低,政府也強調,任何不合格產品都不會流入市場,會繼續與地方政府聯手稽查,落實《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維護國人健康。

食藥署公布邊境牛肉、豬肉狀況。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公布邊境牛肉、豬肉狀況。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公布邊境牛肉、豬肉狀況。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公布邊境牛肉、豬肉狀況。食藥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