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菜販廖炯程分享,早期豆干製成後,因為含水量高不易保存,所以要用糖烏滷製起來,讓水分變少更耐放。但現在的物流、保鮮技術的提升,已經不需要先行滷製起來存放,但顏色就是不對,所以政府開放了合法添加,加入常見的焦糖色素、黃色四號、黃色五號,讓產品看起來更有賣相。

不過合法的廠商用食用色素,不合法的就會偷用工業色素,這是一種從外觀無法判別的添加。如果消費者一直追求外觀,廠商也就只能繼續染下去了。回歸市場上,黃豆干也會賣得比白豆干更好,「賣不好,叫貨的人就少;叫貨少,工廠也不愛做;工廠不做,白豆干就越來越少了。」這是一種供需錯配造成的錯誤,大家以為黃的是好吃的,白的是沒味道的,結果讓原本最天然的選擇消失。

他也表示,「拯救白豆干,從你我開始」,市場供需就是你怎麼買,我就怎麼賣。因此如果買白豆干的人多,老闆就多叫一點、主動進貨。工廠看到有需求,也願意持續生產。所以下次經過豆干攤,就問老闆有沒有白豆干,一直問他就會進,別嫌顏色淡,那是最純粹的樣子,讓白豆干不要在市場上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