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常見的毒蛇分為出血性毒蛇(如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百步蛇)、神經性毒蛇(如眼鏡蛇、雨傘節)以及兼具雙重毒性的鎖鏈蛇。疾管署目前儲備約3870劑抗蛇毒血清,每年平均使用約2660劑,其中以針對龜殼花與赤尾青竹絲的血清需求量最高。文獻顯示,在抗蛇毒血清普及前,台灣蛇咬傷的死亡率高達6%,但隨著醫療進步,如今已大幅降至0.18%。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高凌風獨子記取酒駕教訓 賓士車晾在家裡(狗仔直擊)
疾管署提醒,清明假期掃墓、登山、賞花時,應做好防護措施,例如穿長袖衣物、包鞋、進入草叢前先「打草驚蛇」,避免翻動石塊或枯木。此外,蛇類多在夜間、清晨或雨後活動,因此盡量避開這些時間段在山區停留,以降低遇蛇風險。
如果不慎被毒蛇咬傷,請牢記「5要5不」原則:5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記住毒蛇特徵、脫除飾品防腫脹、包紮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保持冷靜儘速就醫;5不——不割開傷口、不用嘴吸毒、不冰敷、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不延誤就醫。目前全台195家醫療院所有抗蛇毒血清,民眾可透過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確認鄰近醫院備藥情況。疾管署提醒,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