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灣醫療現況,姜冠宇直指正途是要減少醫療需求、但沒人敢講,然而分級醫療至今已喊超過十年,當我們以為自己做到了些什麼,到頭來看卻仍一樣,其中一位老師也曾與他討論過:「你現在各種措施一直優化醫療量能,但是仍然會不斷浮出更多的醫療需求,越來越多的需求與品質要求,但是越來越少的專業人力,這是不可逆的,下個十年又要怎麼做?」
【推薦新聞】曹興誠「清大1500萬」還債過程曝光 沈君山也有簽!說謊的是他
癥結點在哪?
姜冠宇以英美國家為例,人家急性住院病房住院天數基本上都是台灣的一半、約4至6天,不滿一週甚至還急著出院,原因在於別的國家住院治療都是點到為止,從病患行為可見他們根本就不喜歡住院,但我國住兩週就算醫師很有效率了,且恐怕還會因太快出院而與患者起糾紛,「每次病人跟我求多住幾天,但在公務群組求翻床率、求騰出空床,我都是笑在心裡,不過算了,在不同位置都各有難處。」
主因在於台灣健保「鼓勵人消費醫療」
姜冠宇分析,台灣給病患優惠多、讓人很喜歡住院,進而會擠壓到醫療業務給付,但若頻繁往返急診與住院、超長急診待床與住院、短期再住院等,這種不斷在探醫院負擔底線且很容易產生超額成本的狀況,是由病人家庭去承擔的話,那此時病人就寧可儘早回家,「我想這一切結果會很不一樣,因為目前是醫院承擔的,健保也是查醫院和醫師」,不過他強調這並不是沒醫德,而是患者和家屬也自己要掌握進度。
「急診需要床位」背後的背景實務
「但是人口老了,希望在醫院多住一點的病人和家屬,比例像是浪潮一樣升高,這就是前一個十年和後一個十年差異,而此機制不改,再後一個十年更慘,屆時什麼公衛學者和醫管專家提的論述都沒用了。」若想更靈活運用床位,某種程度就得靠轉嫁病人才做得到,然而這就是台灣健保所做不到的事,因為始終都沒人願意當那個壞人,但姜冠宇也澄清他的這席話聽聽就好,「大家都沒有錯,好好辦好自己的角色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