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壅塞的根本問題不在於輕症病人過多,而是住院病床嚴重不足,導致急重症患者無法順利轉入病房,只能長時間滯留在急診室。目前,許多醫院因為護理人力短缺,被迫關閉部分病房,讓住院待床的病人越來越多,壅塞情況雪上加霜。此外,醫院在急診與門診住院床位的分配上失衡,未能有效調度,進一步加劇問題。
為了立刻紓解急診壅塞,台灣急診醫學會建議政府與醫院採取以下短期措施:
•增加急診住院床位:當急診壅塞時,醫院應強制開放病房,讓病人能夠更快轉入病房接受治療。
•強化加護病房(ICU)調度:必要時由中央介入,確保重症病人能夠順利進入ICU,而不會卡在急診室。
•增派急診醫護人力:適度補充人力,減少醫護人員的負擔,避免過勞導致人員流失。
•推動分級醫療:鼓勵輕症病人至基層診所就醫,減少不必要的急診轉診,降低急診壓力。
•長期改革方案:健保調整、居家照護、即時監測。
推薦新聞:急診滿床 重症也擠不進ICU!護理師「崩潰跑13hrs」曝慘況
除了短期應變,政府也應該從長遠角度進行改革,以確保未來不再發生類似危機:
•建立「急診緊急應變機制」:政府應訂定緊急狀況下的應變機制,編列專款,在醫療體系超載時迅速啟動支援措施。
•調整健保支付方式:健保應在急診壅塞時,提高醫院收治急診病人的誘因,讓醫院願意騰出更多住院床位。
•發展急診住院替代方案: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與OPAT(居家抗生素治療),讓部分患者可在家治療,減少急診壓力。
•設立病床監測機制:即時監測各醫院的病床數據,包含關閉床位與可用床位,確保醫療資源有效分配。
急診壅塞不只是急診室的問題,而是整個醫療體系的結構性問題,必須從病房管理、健保給付、護理人力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徹底解決。台灣急診醫學會呼籲政府儘快設立「急診緊急應變機制」,確保未來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夠迅速應對,避免影響病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