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以時空為主軸,關注族群與社會互動
歷史試題整體難度較去年提高,以歷史為經,結合地理及公民知識,凸顯人地交織及制度對社會的影響。多題聚焦國家政策與族群互動,例如第7題探討原住民正名後的困境,呈現深刻的人文關懷。此外,第59-61題創新地運用生活化資料,考察學生的分析能力。試題整體閱讀理解要求高,題型設計更強調跨科知識運用。
地理:難度下降,基礎扎實即可取分
今年地理試題難度較去年降低,圖表判讀題銳減,學生若熟悉課本知識便可應對。時事題相對較少,例如第28題敘利亞政府垮台的情境並未要求學生掌握最新新聞,但跨科題如第26題的循環經濟,則需要結合地理與公民知識。值得注意的是,試題出現題目連鎖現象,若前題答錯可能影響後續得分。
公民:AI議題首度登場,強調跨領域統整能力
公民試題首次在第43-46題中加入AI議題,討論科技對法律與社會的影響,充分結合當代脈動。非選擇題設計更注重引導性,幫助學生聚焦作答,但整體跨科題型比例高達四分之一,對公民科教師的知識整合能力也提出挑戰。試題偏重社會與政治主題,未涉及少事法與少年犯罪等常見議題。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酷寒殺手肆虐!全台1500人猝死 流感單周14萬人求醫 春節恐衝高峰
整體試題強調素養導向,注重資料判讀與邏輯推理。例如歷史第10題改變以往固定考點,從法國大革命的社會文化條件切入,讓學生理解更深層的歷史脈絡。地理第52-53題組則運用等高線地圖測驗學生的地形判讀能力,連結實用性與趣味性。
多位評論教師指出,今年學測社會科試題更注重跨科整合與時代脈動,對學生的閱讀理解、學科統整與素養能力要求更高。同時也對教育現場提出挑戰,教師需掌握更多跨領域知識,幫助學生適應素養導向的考試模式。
114學測社會科試題充分展現素養導向的考核目標,從歷史的時間變遷、地理的空間判讀到公民的時代議題,全面挑戰學生的學科整合能力。無論是考生還是教育工作者,都需在面對新時代考試需求下不斷提升自身素養與應對能力,為未來打下更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