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昨天宣布,美日完成一項「龐大協議」,據他指示,日本將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美國將獲得其中90%的利潤,日本還將開放其國內市場,包括汽車和卡車、稻米及其他農產品等貿易。而日本輸美商品將被課徵15%的對等關稅,比川普先前揚言徵收的25%稅率低了10個百分點。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汽車與汽車零件輸美關稅也降至15%。川普透露15%關稅是他的底線,不會再低。
針對美日貿易協議,哈德遜研究所國際經濟專家華特斯(Riley Walters)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分析,儘管15%的關稅仍算高,但日本應該可以接受;他也希望這將為美國貿易政策帶來一些明確性。
由美日談判結果看來,他預估,台灣的關稅稅率大約落在15%至20%之間。台日之間的差別在於,「我們已經知道美國在汽車關稅上的做法,但目前還不清楚會如何處理半導體關稅。」
華特斯指出,即使美國和台灣的協議即將達成,「半導體關稅的威脅仍令人擔憂」。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分析,台灣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半導體關稅稅率,但從日本經驗來看,日本汽車關稅稅率也下降到15%,換言之台灣要爭取優惠稅率,並非不可能。汽車是日本對美國的主要出口產業之一。
有關台美關稅談判,行政院於台北時間23日表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與談判團隊正在華府,本週會有新一輪的實體磋商,盼促進雙方貿易平衡,解決過去貿易分歧。
川普重返白宮後,狂揮關稅大刀,包括針對特定產業加徵關稅,例如25%的汽車關稅、50%的鋼鋁稅,接下來還將徵收半導體、藥品關稅。
川普4月初也在「解放日」祭出對等關稅措施,他本月稍早簽署行政命令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至8月1日,好讓各國有更多時間與美談判,但同時也陸續寄出20多封關稅函,通知各貿易夥伴將適用的新關稅稅率,其中未含台灣。
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國日本、韓國先前都收到川普的關稅信函,信中都提及自8月1日起,將面臨25%的關稅稅率。不過,經過談判,美國將對日徵收的關稅降至15%,韓國談判團隊也預計本週在華府與美方談判。
川普今早在自家社群媒體「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寫道,只有當一個國家同意開放其市場時,他才會降低關稅,「否則,就會課徵更高的關稅!日本市場現在開放了」。(中央社)
推薦新聞:台灣談出「這稅率」就算贏?川普揭對等關稅底線:最高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