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聲明,美國將自5月14日起,暫時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降至30%,而中國則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125%降至10%。此舉被視為自貿易戰爆發以來最具突破性的讓步,也為後續全面協議的談判鋪路。

雙方亦承諾建立一項長期對話機制,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共同主持,未來的談判將輪流在中美兩國,或在雙方同意的第三地舉行。

美國官員在談判結束後指出,雙方已就「邁向全面協議的架構”達成初步共識;中國方面則強調這是一項「雙方認可的正式貿易對話起點」。

經濟衝擊與全球回應

這一突破性的消息隨即在全球金融市場引發正面反應。週一香港恆生指數大漲3.4%,歐洲主要股市亦普遍上揚,德國DAX與法國CAC指數分別上升1.2%與1%。美股期貨同步飆升,道瓊工業指數開盤前上漲2.1%,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期貨更飆升3.6%。

另一方面,全球原油指標布倫特原油上漲2.8%,顯示市場對全球經濟需求復甦重燃希望。

然而,這場貿易戰的影響依然明顯。上週,美國西岸兩大港口表示,過去12小時內未有任何中國貨船靠港,這是自新冠疫情高峰以來首次出現此現象,凸顯供應鏈依然處於緊繃狀態。

暫時停火仍須觀察政治意志與履約誠意

這份90天的關稅暫緩協議,被外界視為貿易戰「暫時停火」,但是否能轉化為長期和平,仍有待觀察。儘管雙方表面和解,雙邊關係的深層矛盾——技術轉移、國有補貼、供應鏈脫鉤——仍未解決。

美中雙方是否能善用這90天的窗口期進行實質談判,並拿出政治意志處理棘手議題,將是接下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