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從5月7日起至10日對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並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二次大戰歐洲戰役結束)80週年慶典。

中央社報導,據中國官媒新華社,習近平抵達莫斯科後旋即在機場發表談話,重申中俄雙方關係友好並稱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強調中國和俄羅斯是「搬不走的好鄰居」、「患難與共的真朋友」、「相互成就的好夥伴」。中國媒體普遍的報導定調此行對區域與全球和平穩定有貢獻。

習近平稱,中俄兩國將攜手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人民日報則以頭版全版的方式報導習近平出訪行程,除了重新刊登習近平於7日在俄羅斯報發表題為《以史為鑑,共創未來》的文章外,也提及習近平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動」發布致賀信,稱中俄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共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用鮮血凝成牢不可破的偉大友誼,為兩國關係高水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習近平將在當地時間5月8日於克里姆林宮舉行會談,預計會後通過兩份聯合聲明,其中一份涉及進一步加強兩國關係,另一份則涉及全球戰略穩定問題。此外,雙方計劃簽署一系列政府部門間的相關文件。

分析指出,在美中對抗之下,,中俄關係發展「沒有限制」。

習近平在這次出訪時在俄羅斯報紙發表署名文章,當中暗批美國說,80年後的今天,單邊主義、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團結還是分裂、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十字路口」。要以史為鑑,「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慶四向中央社分析,中俄關係「沒有限制」,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全球戰略是否會改變。

「如果它(美國)不想繼續分裂世界,中俄關係現實就能滿足相互需要並量力而行繼續發展,如果它(美國)要繼續成為世界威脅,不用說中俄,也會有更多國家加入中俄的陣營」,李慶四認為,如果美國一如既往的製造兩個對立的集團,中俄就得更進一步深化多方面合作。

李慶四指出,二戰後80年的國際形勢變化,特別是西方霸權,尤其是現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霸凌做法,全世界都感受到危害;而川普上台,也未能解決俄烏戰爭。至於中俄領導人會晤是否會削減中歐和緩關係的努力,李慶四認為,俄烏衝突產生的根源是美國與北約的問題,與中國沒有關係,中國一貫主張和平解決,符合歐洲的利益。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則向中央社表示,習近平訪俄似乎凸顯中俄繼續合作,強調現有國際秩序需要修改,拉攏對現狀不滿的聲音。同時,也表示需要的話,中俄有反制美歐的能力。

他表示,中國顯現對俄友善和誠意,可以確保能源和稀土的供應,在貿易戰下可以繼續進入俄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