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日前宣布對晶片進口展開國家安全調查,輝達就透露收到政府的通知,向中國出售任何人工智慧晶片都需要獲得許可證。但是《紐約時報》報導,中國一家由國家支持的行業協會發布指導意見,將使一部分先進晶片免受中國對美國徵收的關稅的影響。
美國《紐約時報》分析,美國公司可能會先拿到這些晶片,然後再賣給中國公司,但就關稅而言,中國不會將此類晶片視為原產於美國。這與典型的貿易政策有所不同。美國和其他國家通常認為,晶片的製造地是進行晶片生產後期被稱為封裝環節的國家或地區。而中國將把電路蝕刻到微小硅片上的地方視為晶片的製造地。
智庫蘭德公司的技術分析高級顧問向《紐時》表示,中國的做法削弱了華盛頓多屆政府重振美國晶片製造的努力,「中國的這一手很聰明,既大幅減輕了自身的關稅負擔,同時也抑制了晶片企業在美國生產晶片的意願。」
研究機構奧姆迪亞的半導體研究主管賀輝(音)表示,中國的做法也可能使中國本土的晶片製造商受益,比如中芯國際。
世界上大部分先進半導體都在台灣製造,台積電等晶片製造商在過去40年裡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建立起了一個由工廠和供應商組成的網路。川普此前曾抱怨,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獲得了不公平的主導地位。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對台灣製造的晶片給予豁免的舉措,表明中國認識到自身科技產業對台灣的依賴程度之深。
製造一枚半導體晶片涉及多個國家的公司。隨著川普試圖重新制定貿易規則,貨物每一次跨越邊境都增加了徵收關稅的可能性,額外成本會迅速累積起來。分析師表示,中美之間的爭鬥有可能使晶片以及包含晶片的消費電子產品變得昂貴得多,「如果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無法共識,最終會兩敗俱傷,現在大家都在屏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