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新聞》報導,前日本駐巴拉圭大使中谷好江目睹疫情期間,中國如何利用疫苗向巴拉圭施壓。她說中國當時優先向邦交國提供疫苗,使巴拉圭接種率在全球敬陪末座。之後中國表示願提供相對便宜的中國製疫苗,不過條件是必須處理「外交關係」,遭巴拉圭政府斷然拒絕。

報導指出,中國施壓未果後把目標轉向巴拉圭地方政府,有幾位州長想購買中國製疫苗,不過依法必須由國家統一採購而作罷。

中谷說,巴國因此爆發反政府示威,高喊無法保護人民生命的政府必須下台,外交界一度憂心政府即將垮台,也懷疑中國介入其中,「然而巴拉圭政府最終挺過了這場風波,沒有向中國屈服,最後從智利等國家取得疫苗,相當令人敬佩」。

中谷也對台灣外交人員讚譽有佳,「全世界目前只有12個國家承認台灣,因此正式的大使也只有12人,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有卓越的情蒐與分析能力。在中國透過疫苗外交施壓的時候,我們與美國、台灣的大使們密切討論,思考如何幫助巴拉圭,避免他們因為疫苗而選擇與中國建交」。

她說,由於當時無法立刻提供疫苗,美國除了提供醫藥品之外,軍方還設置了簡單的病床與帳篷,台灣支援醫藥品與氧氣瓶,日本則是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合作,提供大型冷凍設備以保存疫苗,並協助人員培訓、疫苗管理、預防接種計畫等。最終,美日台合力強化了巴拉圭的保健衛生體制,這也是在巴拉圭獨特的外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