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真分析,全球經濟因關稅戰而不確定性加劇,終端市場買氣偏向觀望,消費性電子、汽車等領域對成熟製程晶片需求復甦速度不如預期,導致部分客戶庫存仍居高不下,降低下單意願,像是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等整合元件製造商(IDM)庫存壓力仍大,進而減少委外訂單,直接影響台灣二線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
劉佩真指出,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先進製程的限制,反而促使中國將重心轉向成熟製程,造成中國產能急速擴張,以低價策略衝擊全球市場。過去台灣在成熟製程領域擁有競爭優勢,但面對中國激烈的價格競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部分業者的淨利年增率明顯下滑。
相關新聞:震撼!聯電要求供應商至少降價15% 限1個月回覆、明年起生效
相關新聞:前「股后」推動者!漢民許金榮這樣看日本2奈米 點出成熟製程突圍之路
相關新聞:棄先進製程競賽路更寬!聯電轉型靠「它」築護城河 與英特爾合作原因曝
在此環境下,台灣晶圓代工業者被迫加速轉型,尋求利基化、高值化的產品線,例如電源管理 IC、車用電子、感測器等特殊製程,或強化技術差異化以避開價格廝殺。劉佩真指出,聯電正積極布局 14 奈米甚至更先進的製程,並與英特爾合作,朝中國業者較難切入的技術門檻發展;力積電則專注於 DRAM 四層 WoW 堆疊與先進邏輯製程驗證,並開發八層 WoW 與中介層技術,期望成為 3D AI Foundry 的重要獲利來源。
劉佩真認為,聯電此次要求供應商降價,反映成熟製程報價持續鬆動與中國低價競爭壓力擴大,同時也顯示台廠正嘗試透過成本優化與技術升級,在價格與產能競爭中維持生存空間。至於與英特爾的合作,未來若能順利推進至更高階製程,將有助聯電脫離成熟製程價格戰的泥淖,開拓新市場並提升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