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指出,人形機器人能否快速放量,仍取決於應用場景的成熟度。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2025年下半年發布的最新論文,短期應用將以「試點補位」為主,中期逐步進入製造與服務規模化,長期才有望普及至家庭日常場景。在此過程中,高階SoC的效用愈發關鍵。TrendForce也在「1H25機器人深度研究報告」中預估,全球人形機器人需待2032年前後才能穩定進入家庭市場,屆時產量才有望突破10萬台,與IFR提出的階段發展相呼應。
隨著短、中期應用場景明朗,各廠商加速投入生態圈建置。在甫落幕的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中,研華、新漢、所羅門等業者皆展示以Jetson Thor為核心打造的產品與服務;同時,在伺服馬達、精密減速機、先進感測器等領域,台廠也從單一零組件供應,進一步升級為完整解決方案供應者。部分廠商甚至推出模組化設計,提供可快速整合的視覺與感測模組,讓開發者能像堆積木般組裝調整,降低技術門檻,藉此成為國際大廠供應鏈的重要合作夥伴。
TrendForce分析,雖然Jetson Thor效能驚人,但其開發套件定價高達3,499美元,較前代Jetson Orin的1,499美元大幅提高。由於產業仍希望藉由降低人形機器人整體成本以加速普及,對於短、中期僅需執行單純作業的機器人廠商而言,平價晶片仍能滿足需求。因此,NVIDIA可能將再度善用軟硬體整合優勢,持續推出能發揮Jetson Thor效能的軟體平台,幫助縮短開發週期、提升特定任務效率,以增加高成本AI算力的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