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指出,當前投資市場儼然陷入「股債匯大亂鬥」格局,但台灣企業在全球AI供應鏈中具備不可取代的戰略地位,尤其晶片製程的領先技術、垂直整合能力以及與美系大廠的合作深度,使台灣具備向全球轉嫁成本的談判籌碼。他強調,長線來看,關稅與匯率影響終究有限,真正支撐股市的仍是科技產業的剛性需求與持續創新。

張錫強調,「投資不能只看眼前,更重要的是不被情緒綁架」,提到自己打太極超過30年的經驗,不僅強身健體,更是鍛鍊出「不急、不慌」的心態,幫助自己在面對市場震盪時維持冷靜、作出理性決策。他認為,理財的目標應該是為生活帶來穩定與平衡,而非被市場牽著走。

針對市場對「川普式人造熊市」的疑慮,張錫表示,儘管台股企業可能因外部變數出現短期獲利修正,但根據彭博預估,今年台灣企業整體盈餘仍可望成長25%,投資人不必過度驚慌。他強調,無論是為退休作準備,或是進行長線資產配置,最重要的是保持紀律、掌握資產配置原則。

「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是在50歲之後才累積出人生大部分財富。」張錫鼓勵投資人,即使是中壯年甚至準退休族群,只要及早建立投資習慣,仍有機會累積可觀資產。他也提到自身的投資方式,是依照人生不同階段為家人打造不同組合,例如為子女選擇主動式基金以追求成長、為家庭配置組合型標的做風險分散,並為自己逐步佈局退休資產。

在產品配置上,張錫建議投資人可依不同功能區塊進行調整。例如若看好AI產業長線趨勢,可運用如「國泰台灣科技龍頭ETF」(00881)來一鍵打包AI供應鏈成分股,抓住產業升級契機;而在震盪格局中,具備穩定配息與分散產業優勢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則能發揮抗震效果,且因季配息特性與穩定表現,長年穩坐台股ETF受益人數冠軍。

國泰00878也預計將於5月19日進行除息,張錫指出,在多變市場中,這類具備抗震與穩定現金流特色的ETF,正是退休與中長期理財的關鍵工具。他強調,不論年齡高低,理財永遠不嫌晚,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觀念與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