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近20年的水利署水情燈號,目的是告知民眾看到各縣市的燈號顏色,一目了然就知道各地水情狀況,原本水情燈號有藍、綠、黃、橙、紅五種燈號,分別代表水情正常、水情提醒、減壓供水、減量供水、分區供水。除非像之前發生百年大旱的特殊情況,一般通常水情燈號多數維持在藍燈,在水利署官網的台灣地圖,則會呈現「一片海藍藍」。
據了解,去年下半年,水利署接到中央的通知,表示把水情藍燈刪除。水利署表示,刪除的理由是,水情燈號是用來做預警,有燈號才需要有應變作為,水情正常不用應變作為,因此取消燈號,避免誤解。也因此過去「一片藍燈」水情正常的台灣地圖,如今變成「透明蕃薯」,但完全沒有任何燈號顏色,讓民眾看了一頭霧水。
熱門新聞:川普關稅戰真正的考驗 兆豐金董座董瑞斌:企業是否具備3大能力

但同樣也是用燈號顯示的台電「備轉容量率」燈號,就是俗稱的供電燈號,目前則仍維持綠、黃、橙、紅、黑五種燈號,分別代表供電充裕、供電吃緊、供電緊戒、限電警戒、限電準備,其中代表供電充裕的綠燈,只要一亮綠電,就一目了然全台現在不缺電。
一樣是能源供應燈號,代表「供電充裕」的綠燈則仍舊高掛,代表「水情正常」的藍燈卻被悄悄下架。內部人士表示,去年下半年剛好是台灣各地公民團體醞釀罷免藍營立委的時刻,「藍燈被下架代表下架藍」,否則實施20多年的水情燈號,為何藍燈突然被取消,若是因為「水情正常不用應變作為,因此取消燈號,避免誤解」,為何供電燈號不比照辦理,也取消供電充裕的綠燈,更何況目前全台水情正常,卻沒有任何燈號,才更容易讓民眾誤解。

水利署表示,水情燈號是配合行政院中央災害防救會報「各類災害警戒顏色燈號訂定原則」調整為綠、黃、橙、紅等四色,作為災害警戒顏色。水情正常時,無警示需求,不顯示燈號以避免引發外界不必要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