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指出,中美貿易戰降溫,使得美股有望抹去自川普4月2日宣布「解放日」貿易政策以來的全部損失。當時川普對幾乎所有進口美國的商品加徵10%關稅,並對數十個國家提高關稅。儘管大部分關稅在實施幾天後被暫停,但對中國的進口稅卻一路飆升,最終對大多數中國進口商品徵收了145%的關稅。

中國則反擊,將美國商品的關稅提高至125%。這場你來我往的貿易戰實質上使中美貿易陷入停滯,並帶來價格飆升與供應短缺的風險。

川普與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幾周來皆表示,對中國的關稅已高到無法持續,雙方需要緩和。但沒多少人預料到貝森特、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與他們在日內瓦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的會談,會有如此重大的成果。

雙方同意將關稅下調115個百分點,儘管這仍遠高於川普上任前的水準,但與近一個月讓美國企業、消費者、經濟學家與投資人憂心忡忡的歷史高點相比,已大幅回落。

另一重要進展是:貝森特表示,美中雙方已建立一套機制,以防再度互相加徵關稅,顯示這場貿易戰最嚴重的時期可能已過。

德意志銀行策略師艾倫(Henry Allen)在周一寫給投資人的報告中指出:「目前仍有許多因素顯示(全球)經濟不會衰退,而今天早上美中降低關稅的消息進一步佐證這點。市場的韌性本身也有助於緩解金融條件,使衰退的可能性降低。而政策制定者顯然也不希望經濟下滑或市場動盪,正如我們看到的那90天互惠關稅延期。」

這也讓華爾街在周一早上欣喜若狂。投資人對風險資產如股票的胃口大增。美元對一籃子貨幣上漲1.2%。由於先前因擔憂全球衰退導致需求萎縮,油價曾大跌,如今美油飆升3.4%至每桶63美元;布倫特原油上漲3.2%,至每桶66美元。

相對地,投資人拋售避險資產,如黃金下跌2.5%;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回升至4.45%以上(殖利率與價格呈反向關係);日圓貶值1.5%。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CBOE VIX),即所謂「恐懼指數」,大跌10%,創下3月底以來新低。CNN的「恐懼與貪婪指數」顯示當前市場情緒由「貪婪」主導。

科技股成為最大贏家:儘管美國近期排除部分硬體產品不受對中關稅影響,但美中貿易戰仍對科技業造成嚴重衝擊,因兩國科技產業高度交織。蘋果(AAPL)上漲7%,特斯拉(TSLA)上漲7.7%,輝達(NVDA)上漲5.1%,亞馬遜(AMZN)上漲8%,英特爾(INTC)上漲4.1%。

奢侈品股也強勢反彈:愛馬仕(Hermès)上漲4%,巴寶莉(Burberry)上漲6%,LVMH 上漲7%。

汽車股亦表現亮眼:Stellantis(旗下擁有 Jeep 和 Chrysler)上漲9%,通用汽車(GM)上漲4%,福特(F)上漲2%。

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左)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是瑞士日內瓦的談判代表。路透
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左)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是瑞士日內瓦的談判代表。路透

美財長:美國是貿易逆差國談判較有利

財政部長貝森特周一早在日內瓦接受 CNBC 訪問時表示,他與中國官員談成的貿易戰降溫協議雖然艱難,但彼此保有尊重。

他表示:「我們很堅定,也持續推進,我們努力尋找共同利益,提出一系列我們希望解決的問題,我認為我們做得不錯。」

他指出,美國的談判地位較強,因為中國更需要美國購買其商品。中國正面臨房市危機與新興債務危機,消費支出與工廠產出均下滑。這對中國來說不是發動貿易戰的好時機。

他繼續表示:「我看到了中國經濟的狀況,也看到出口美國的情形,我們是貿易逆差國,而歷史上,逆差國在談判上通常處於較有利地位。」

然而,正如那句老話:貿易戰中沒有贏家。近幾個月,美國消費者信心因通膨與價格上漲憂慮而暴跌。來自中國的貨運幾乎中斷,企業界深感不安。投資人原已準備面對經濟衰退,經濟學家也警告美國將首當其衝。

儘管這次降溫受到華爾街、消費者與企業界歡迎,但這對川普政府而言仍是個顯著轉變,畢竟就在幾天前他還宣稱與中國的貿易僵局是為了恢復美國製造業。川普上周表示,與中國零貿易反而讓美國處於更強勢地位,因為這表示美國不再「把錢送給中國」。

然而,貝森特否認這是政策的根本改變,「這只是一個暫停,4月2日對中國的關稅是34%,我們現在將它降到10%。」

接下來,美國將專注於擴展對「戰略必需品」的供應鏈,包括重要藥品、半導體與鋼鐵,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我們希望在戰略必需品上去風險化,這在疫情期間我們無法做到,我們意識到高效的供應鏈並不等於有韌性的供應鏈,所以我們要建立自己的」。

他還表示,美國將追求更公平的國際商業環境,打破阻礙美國企業進軍海外市場的「陰險的非關稅貿易壁壘」。

「歷史性的嶄新起點」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瑟特(Kevin Hassett)週一對 CNN 表示,這次與中國貿易戰的降溫,是對美國經濟與消費者的重大勝利。

哈瑟特指出,川普政府近日與中國與英國都取得重大讓步成果,特別是英國對美國牛肉開放市場、中國則可能取消對美企設下的一些障礙。他認為這些協議應能防止未來來自中國的供應衝擊。

「供應鏈中斷的風險大致解除了,」他說。「我認為這是美中關係的一個歷史性嶄新起點。」

但他也強調,這一切並不與川普先前的政策立場矛盾,「重點是,川普總統所說的是:如果我們談不成好協議,也沒關係。事實是,我們幾乎沒有賣東西給中國,而我們從中國進口了很多商品。我們可以從別的國家購買,或是自己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