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勞動市場略現鬆動。初領失業金人數升至22.3萬人,為近期高點,1Q25非農生產力出現0.8%的季減,為近三年首見,單位勞工成本則上揚至5.7%。服務業景氣回溫,ISM非製造業指數回升至51.6,但價格指數飆升至65.1,顯示通膨壓力仍存。3月貿易赤字也持續擴大至1,405億美元,商品進口創新高。
財報方面,據彭博統計,截至5月8日已有90%以上的S&P 500成分股公布財報,近77%每股盈餘優於預期,年增12.3%,其中科技、醫療保健與通訊服務類股表現尤佳。Factset預估S&P 500第一季獲利年增12.8%,科技業預期將成長17.5%。類股表現方面,工業、公用事業上漲,醫療保健類股因FDA高層任命引發政策擔憂而領跌。
科技板塊仍受市場關注。川普傳出可能撤回拜登政府的AI晶片出口限制,激勵Nvidia與AMD等AI晶片股大漲。儘管部分公司如Arm與邁威爾因財測不如預期而下挫,整體科技產業仍呈現積極成長態勢。Palantir獲利創高但高估值引發拉回。公用事業類股受惠AI電力需求強勁,星座能源漲勢明顯。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龐大且華麗的法案(Big Beautiful Bill)」涵蓋減稅延長、債限上調與能源鬆綁等措施,若能順利於7月4日前過關,將進一步強化市場信心。AI發展亦為投資亮點,DeepSeek等低成本模型推升應用普及率,利多科技應用族群。Refinitiv數據也指出,2025年以小型股為主的羅素2000企業獲利可望年增34.1%,在「美國製造回流」與「美國優先」政策加持下,中小型股成為另一潛力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