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芯給出的第二季展望來看,營收預計季減4~6%,毛利率將降至18~20%。中芯認為,下半年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公司會提升應變和抵抗風險的能力,最主要還是保持定力,做好本業,做好當下。

中芯國際聯席執行長趙海軍在財報會議上說明,會調降營收的原因,在第一季發現了生產線出問題,中芯在處理受影響晶圓、客戶協商過程,為打消客戶疑慮,選擇下調產品價格,加上生產線有出現廠務維修與設備升級等波動,造成平均售價(ASP)下滑,影響延續至第二季所致。

趙海軍強調,上述事件均對公司營運沒有造成根本性變化,預計將延續至第二季至第三季前半,後續需要時間將生產線晶圓品質恢復到最高標準。雖然營運面臨逆風,但是中芯仍維持2025年75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計畫,用以升級產能,維持原先計畫。

趙海軍還提及目前市況,由於先前市場預期智慧手機、PC在2025年會有很大成長,但是在5月看到手機總出貨量預計會修正,今年第三季客戶可能會下調備貨目標,加上PC的銷售平穩但未見大幅成長,但產能還在持續增加,預計會導致晶圓代工報價面臨下行壓力。

至於關稅議題,趙海軍表示,中心內部經過測算,並與供應商、海內外客戶進行交流,實際上對於行業直接衝擊非常小,約低於1個百分點。但是,在股東結構方面,根據資料顯示,「國家大基金」旗下鑫芯香港,第一季減持中芯6598萬股,另外一檔半導體公司華虹半導體,第一季營收為營收5.4億美元,但是淨利暴減88%,第二季毛利率預估將下滑至7~9%,同樣遭到減持。

不過,根據中媒報導指出,國家大基金減持2家公司股份皆為H股,不涉及A股部位,但仍引發市場憂慮,導致中芯股價9日盤中大跌10%,華虹半導體則是一度重挫13%。

中國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擴張,也對整體晶圓代工市場獲利造成龐大壓力。根據TrendForce指出,2021年至2030年全球12吋晶圓產能年複合成長率將達9.8%,其中又以中國最為積極,預計中國的產能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8.8%,2030年產能比重將達36%。

對比同為成熟製程的聯電,第一季營收17.4億美元,毛利率26.7%,產能利用率69%。展望第二季,晶圓出貨量將季增5~7%,以美元計價ASP持平,產能利用率將回升至74~76%,帶動毛利率重返30%水準,維持全年18億美元資本支出計畫。

根據TrendForce先前報告指出,2024年第四季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台積電市占率以67.1%穩坐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寶座,緊接著是三星8.1%,中芯以5.5%排名第三,聯電以4.7%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