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表示,為培育百工百業AI人才,經濟部自去年5月開始,透過線上及實體教學,已培養近7萬名AI人才,上週六(5/3)甫完成智慧創新大賞,能在短短2個月吸引到1,253隊參與,顯示台灣AI人才及應用已逐漸開花結果。
郭肇中表示,目前台灣企業面對國際不確定變局下,唯有提升價值及降低成本才能確保本身競爭力,因此技術司這次推動研發法人開發出來的50條AI試製線,將導入各領域最新AI智慧機台,平時除用於法人先進技術研發外,這次將開放給業界進行創新產品開發,包括設計、試製與品檢等工序,縮短開發時程、提升創新效率,企業員工可實地操作智慧機台,參與實作訓練,深化對AI應用理解與技能養成,業者在參與過程中如確認試製流程具高度實用性,更可直接將AI導入經驗與技術模組,帶回自家公司,快速複製應用。
熱門新聞:AIT餐宴疑圖利崇越 經長首度公開回應:若指控我請提出證據

紡織所所長室協理黃博雄表示,面對全球品牌對急短單的高度需求,數位布料技術已成為紡織業者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數位布料模擬能以高擬真視覺效果,展現布料柔軟度、飄逸感與立體紋理,協助設計師遠端即時了解布料特性,大幅縮短傳統打樣與決策的流程。
黃博雄指出,疫情期間,國際品牌商逐漸習慣與供應商線上溝通,業者過去得帶大量的實體布樣出國拜訪品牌商,現在僅需透過數位布料影像,就能快速讓品牌設計師掌握質感與功能,不僅可加快流程速度,也符合當前企業追求低碳與減少浪費的永續目標,創新擴散不跟上就會輸,相關技術都納入紡織所相關課程中,希望藉此培育業界人才應對趨勢。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長李冠志表示,面對國際經貿情勢與供應鏈重組壓力,中小企業的應變能力與數位轉型速度與彈性至關重要。經濟部積極推動產業AI化政策,特別鎖定如工具機、水五金、金屬製品、紡織、塑橡膠及食品等深受影響且具外銷實力的重點產業,與專業法人機構合作,同時更強調實務習作與應用。
本次開發出來的法人試製線暨人才培訓基地,包括新北及雲林的紡研所、高雄的金屬中心、台中的精機中心與塑膠中心、新竹的工研院、彰化的車輛中心、嘉義的食品所等基地,第一波於五、六月開課,課程領域以紡織、塑膠、工具機、金屬加工、食品、車輛組件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