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也曾說明,新台幣兌美元無論是升值或貶值1個百分點,皆將對毛利率造成0.4個百分點的變動影響。台積電先前法說會表示,第二季營收假設平均匯率為新台幣32.5元兌1美元,將落在284至292億美元之間,季增中位數約為13%,毛利率預估介於57%至59%,營業利益率則介於47%至49%。

然而,若以5月2日收盤匯率31.064元推算,已較假設匯率升值約4.42%,等同於對毛利率產生約1.77個百分點壓力。不過,實際影響仍須視台積電整體營運狀況與財務避險策略執行結果而定,以及新台幣走強是否僅是短期表現。

根據台積電年報說明,該公司幾乎所有營收皆以美元計價,且超過半數以上的資本支出也非以新台幣支付,主要使用美元、歐元與日圓。因此,若新台幣對上述外幣出現重大升值,將不利於台積電以新台幣計算的營收與獲利表現。雖然新台幣兌1美元升值1%,將使得營業利益率下降0.4個百分點,但是美元若升值,也可能抑制全球對台積電產品與服務需求,進一步影響營收。

台積電也揭露,公司已透過外匯遠期合約、外匯交換合約等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非衍生性工具如外幣借款等方式,進行匯率避險,以降低資產與負債受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不過,公司也坦言,雖有避險策略,仍無法完全消除匯率變動帶來的潛在衝擊。

此外,匯率變動也將影響台積電普通股轉換為美元後的價值、美國存託憑證(ADR)股價表現,及新台幣現金股利轉換成美元後的實際分派金額,對外資投資信心造成潛在影響。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曾撰文指出,新台幣升值會對出口產業造成不利影響,尤其台積電又以美元收款,80%生產成本、營運費用以新台幣計價,新台幣快速升值將導致美元換回新台幣金額變少、獲利下滑等不利影響。

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則是發文表示,「我想下週開始,分析師可能就要來算,美元兌換台幣升值到30-31,對台積電及台灣半導體/科技行業營收/獲利的影響,還有對其持有龐大美元資產的影響」。陸行之說明,以前當分析師的時候,老是要算新台幣升值1%,對營收,資本開支,對毛利率,對美元資產,EPS 影響,台灣是以外貿為主導的行業,沒有一個跑的掉,到時候可能會有些低毛利率持有大量美元現金的系統組裝公司(比台積電還嚴重) 突然爆雷,由盈餘轉虧損,投資人就會開始大力批評這些公司為何持有這麼多美元資產/現金,「以後精彩的可能要來了」。

陸行之認為,若川普提高關稅會傷害美國消費者及通膨及公債利率,現在來搞匯率試試能不能成功,但搞爛匯率,美元購買力下降,美國消費者也會不爽。

除了台積電,晶圓代工廠聯電(2303)也曾表示,新台幣升值1%,就會影響毛利率0.4個百分點,也會採取避險措施因應匯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