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理事指出,川普新政不確定性正加劇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企業與民眾投資信心受挫,導致美債殖利率與美元指數走低,美股同步修正,市場對所謂「川普交易」的樂觀氛圍逐漸降溫。未來全球經濟前景恐面臨四大挑戰,包括:美國政策走向不明、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壓力、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以及地緣政治與結構性問題衝擊物價穩定。
有理事表示,台灣面臨的外部風險高於內部風險,若美國加徵關稅並推升國際原物料價格,恐將引發國內通膨壓力;而AI伺服器成長趨緩、DeepSeek事件等科技業變數,也可能影響我國出口與投資動能。此外,台積電赴美設廠若帶動供應鏈外移,亦恐對短期國內投資產生排擠效果。
在國內面向方面,理事普遍關注通膨風險仍未解除。儘管CPI年增率呈現緩步下降,但因碳費上路、公用事業費率調漲、外食與房租價格上揚,整體通膨預期尚未穩定。有理事指出,這些供給面因素不易透過升息抑制,因此貨幣政策應保持保守穩健。
另有理事認為,即便民間消費與出口仍具支撐力,但通膨壓力與全球不確定性使當前升息或降息皆非適當時機;現階段應聚焦於觀察通膨走勢與實體經濟動能發展。
針對房地產市場,多位理事指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成效已逐步顯現,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房貸利率差異化也促進資源向自住需求傾斜。央行應持續監控資金動向與信用風險,以確保市場穩定過渡,並避免房價急跌導致金融體系壓力。
央行表示,全體理事一致支持維持政策利率與現行信用管制措施不變,並強調在全球經濟高度不確定、國內通膨動能尚存、與金融市場仍需穩定的背景下,當前貨幣政策應以穩健為原則,待後續情勢發展再作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