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投信指出,聯準會面臨升息與降息的政策兩難。在不確定環境下,建議投資人以抗通膨與防守型策略為主軸。其中短期債券具備類現金特性,是應對市場波動的穩健選擇,但仍需留意匯率風險。金融業因業務以國內為主,受全球貿易衝擊相對較小,相關金融債與ETF亦屬可考慮配置的防禦型資產。

針對貨幣政策前景,中信投信指出,聯準會主席鮑爾已警告關稅可能同時推升物價並打壓經濟成長。若關稅導致進口成本大幅上升,使通膨突破3%至4%,聯準會恐須升息以壓制通膨,卻也可能進一步壓抑消費與投資,加劇經濟放緩,導致停滯性通膨風險升高。相反地,若選擇降息刺激景氣,通膨可能失控,侵蝕民眾購買力,這種兩難局面類似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情境。

根據Capital Economics推估,若關稅上看25%,美國通膨率年底可能突破4%;JETRO則預測,美國GDP在2027年恐下滑2.7%。中國已對美加徵34%關稅並限制稀土出口,歐盟也醞釀反制,貿易戰升級恐導致供應鏈斷裂、美國家庭債務惡化與消費力下滑,停滯性通膨風險進一步放大。

在此情境下,中信投信建議投資人重新檢視資產配置。可增持具抗通膨性質的資產,包括公用事業、醫療與必需消費品等抗景氣循環類股,或持有銷售海外占比低、現金流穩健的金融與大型企業,並透過債券或股票ETF介入;同時減碼新興市場債與高消費性產業,以控制利差與匯率風險。

此外,短債ETF因具備高流動性與避險功能,建議保留一定比重,以等待市場回穩或逢低布局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