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明提到,過去幾年電子產業發展,從早年的PC、智慧型手機,在製造技術的控制都還是由台灣廠商這邊掌握,但是近幾年電動車崛起,中國品牌開始威脅到傳統歐美車廠,另一方面,半導體的應用也開始朝著中國製造前進,此外,中國成熟製程廠商透過價格競爭持續發展,這使得中國以外的成熟製程廠商面臨更大壓力。
陳慧明表示,拜登政府傳出要對中國成熟製程廠商啟動301調查,但實際上中國的歐美客戶已經降低不少,他認為這項手段,效果可能相當有限。
陳慧明認為,早年中國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從現在來看是有脈絡的,他也觀察到,台灣成熟製程廠商與目前電動車產業重疊性較少,這使得台灣成熟製程需要尋找其他發展方向,至於今年提到的矽光子題材,也有不少廠商是來自中國,他建議,台灣成熟製程廠商可以朝著整合的方向推進,當年世界先進就是在8吋晶圓領域採取該策略推進。
至於外媒報導,輝達晶片透過AI伺服器供應商的客戶流入中國,陳慧明在受訪指出,據他了解,這些晶片可能透過東南亞例如新加坡,或是中東等地轉進中國。陳慧明認為,要防止AI晶片進入中國是很困難的,但透過美國調查,應該有一定的遏止效果。目前輝達晶片在二手市場價格上漲不少,顯示需求仍然旺盛,這使得將輝達晶片流入中國的驅動力仍有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