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亞太地區36%的消費者認為自身財務狀況有所改善,但食品價格上漲、經濟衰退和水電費仍是最受關注的問題。台灣消費者對物價、健康與經濟的關注尤為突出。在食品價格不斷攀升的情況下,超過六成台灣消費者選擇僅購買必需品,並積極尋找更便宜的購買管道,但他們對商品品質的要求依然堅持,僅有三成消費者願意轉向更便宜的品牌。這種謹慎但務實的消費態度顯示,台灣消費者雖然對價格敏感,但更加重視商品價值。

台灣市場對中高價位產品的接受度持續上升。根據報告,過去三年中,高價位產品的成長速度明顯超越其他區間,特別是在快消品和耐用消費性電子領域,2023年台灣市場豪華價位快消品銷量同比增長4.9%,而耐用消費性電子的增長幅度更超過20%。相比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台灣消費者對豪華價位產品的接受度顯得更為積極,顯示企業只要能準確傳遞商品價值,就能在市場中贏得消費者青睞。

報告進一步指出,台灣消費者在居家娛樂、健康產品與創新商品的支出方面表現出高度重視。七成台灣消費者仍願意投入居家娛樂消費,例如餐廳品牌推出的罐裝精釀啤酒、美容品牌提供的居家沙龍產品等,都成功吸引消費者目光。零糖飲料和高蛋白飲品等健康產品依然是市場亮點,無添加的嬰兒用品及環保家居用品也顯著增長。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台灣消費者會檢查商品是否符合環保與天然要求,體現出對永續與健康的關注正逐步轉化為實際購買行為。

根據NIQ《年中消費者洞察》報告,75%的受訪者會優先購買節能及長期使用成本較低的產品。NielsenIQ提供
根據NIQ《年中消費者洞察》報告,75%的受訪者會優先購買節能及長期使用成本較低的產品。NielsenIQ提供

AI技術正成為驅動消費行為的新力量。報告還指出,50%的亞太消費者認為AI能改善購物體驗,而台灣市場的AI接受度更高,達86%的消費者對AI輔助技術持正面態度。零售業者也紛紛導入生成式AI技術,例如台灣家樂福推出的「AI侍酒師」服務,未來更計劃將AI應用於效期掃描、電子價格牌等實體通路的創新服務,進一步提升消費體驗。

社群媒體在消費者購物行為中的影響力持續增強。超過六成的亞太消費者透過社群平台探索商品,並在看到推薦後更願意進行購買。台灣市場亦見證了這一趨勢的發展,品牌透過YouTube、Threads和Podcast等社群工具成功吸引消費者,甚至通過團購合作有效促進銷量。

隨著通膨壓力的緩解,亞太消費者對「經濟實惠」的定義逐漸從低價轉向更廣義的價值概念,包括健康、永續及創新等元素。在台灣,57%的消費者認為購買對環境友好的商品至關重要,他們不僅注重品牌的永續形象,也更加關心產品的包裝與生產過程。從健康到永續再到數位創新,這些新興需求已深刻影響消費選擇。企業應積極適應這些趨勢,從價值層面出發滿足消費者期待,方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