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應用推動高效能運算(HPC)晶片需求,這一趨勢持續近2年,成為先進製程及整體晶圓代工產業的主要驅動力。2025年,除了AI晶片供應商及CSPs自研晶片,記憶體供應商也將為滿足高算力需求,尋求與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廠的合作,以促進HBM和邏輯晶片的適配性。半導體產業的上下游環節,包括IP設計、晶圓代工及封測生態系,均是AI軍備競賽的重要一環,需整合各種技術以保持競爭優勢。

喬安指出,2024年晶圓代工產業年增率預期可達16%,汽車與工控產品仍在去庫存,但已經接近正常水位,消費電子則是已經開始補庫存,2025年鎖定AI浪潮跟全面庫存回補,年增率預計可達20%。

集邦科技研究副理喬安。呂承哲攝
集邦科技研究副理喬安。呂承哲攝

喬安強調,若剔除台積電,其他晶圓代工廠的年增率僅為3%,隨著庫存逐步恢復,預期2025年增長將回升至近12%。根據集邦科技調查,第2季晶圓代工市場,台積電以62.3%穩居第一。根據集邦科技資料顯示,先進製程(16奈米以下)主要供應商台積電、三星以及英特爾,在2024年第4季比重分別為69%、25%以及6%,台積電7奈米以下比重為48%,三星則是8%,英特爾為5.5%,到了2025年第4季,台積電來到50%,三星9%,英特爾8%,但若以包括整個先進製程,台積電降至68%,三星降至22%,英特爾升至10%。

在產能利用率方面,喬安表示,為應對備貨需求,產能利用率將逐季上升。特別是12吋晶圓的產能將有明顯下滑趨勢,因為許多晶圓廠已轉向12吋晶圓,市面上8吋晶圓設備難以獲得。預計到2025年第4季,將有新產能釋出,這將影響產能利用率的提升。

此外,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仍得注意,並仍以「扼殺先進,遞延成熟」為原則,預計進入美國的產品、其中包括中國晶片的可能會面臨關稅提升。至於台積電在全球的布局,目前的挑戰在於台積電的供應鏈也會跟著過去,這使得成本持續上升,最終可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喬安進一步提到資本支出對未來產能的影響,預測2025年晶圓代工廠的資本支出將首次回歸正成長,主要由台積電的擴產推動,包括在德國、美國及日本的建設,以及即將量產的2奈米製程,這將顯著提升資本支出,預計2025年的支出將超過2022年創下的高峰,達到歷史新高。

除了台積電,其他廠商如中芯國際、華鴻半導體等也計劃增加資本支出並擴大生產,包括中芯國際在北京、上海、深圳及天津的廠區計畫,華鴻和世界先進則在無錫、上海及新加坡擴大生產。

對於不考慮擴產的公司如三星和聯電等,明年的資本支出主要是用以滿足現有產能需求,預計其利用率最高不會超過90%。未來的產能增長將根據2025年底或2026年的市場狀況來進行判斷。

在8吋晶圓方面,喬安分析,預計到2027年年增率將達到0%,而12吋晶圓的年複合增長率可達12%。其中,中國的增長率將超過20%。到2027年,中國在全球12吋晶圓產能中的比重有望達到34%。然而,未來的發展仍需密切關注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管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