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荷爾蒙的來源非常日常,像塑膠製品、食品包裝、部分化妝品與清潔用品、農藥等,都可能含有它們。這類物質會模仿荷爾蒙訊號,讓內分泌系統「亂了套」,進而影響健康。長期下來,可能與乳癌、子宮內膜異常、攝護腺肥大、不孕症甚至免疫下降有關。特別是常熬夜、飲酒、壓力大、便秘、體脂高或有內分泌疾病史的人,更容易累積這些毒素。
另一大隱形威脅是「PFAS」,又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常見於不沾鍋塗層、防水衣物、熱感應紙(發票、收據)等。由於它幾乎不會自然分解,也很難代謝,因此容易累積在肝臟與腎臟中,對代謝疾病、高膽固醇族群與肝腎功能不佳的人特別有威脅。經常外食或長期接觸防水、防油產品的人,也屬高風險族群。
顏佐樺醫師建議,可採三步驟自我保護:第一,先透過專業檢測了解體內毒素累積狀況,尤其是高風險族群。第二,日常盡量選擇無塑化劑、無PFAS的產品,並避免使用防水、防油材質與高風險鍋具,接觸發票、收據後記得洗手。第三,透過規律作息、均衡飲食、攝取高纖蔬果與運動促進代謝,必要時可尋求專業營養與功能醫學協助。雖無法完全避開環境毒素,但只要養成正確習慣,就能大幅降低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