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表演藝術節之一,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OFF Avignon)於7月5日至26日登場,共有1700場各種表演藝術同時上演。麥藍堤亞舞團代表台灣,在絲品劇院(La Condition des Soies)演出「共」,以舞者相連的髮辮表達人類因生存而交織。


來自法國里昂(Lyon)的觀眾艾瑞克(Éric)與瑪麗皮爾(Marie-Pierre),正準備在藝術節停留一週,欣賞劇場、芭蕾、現代舞等演出。他們向中央社記者說:「我們從未看過這種辮子舞蹈,辮子串連所有舞者,但舞者卻又不會被辮子絆住。」


他們認為「共」的肢體語言充滿女性魅力,既柔軟又流暢;後段轉為中性,呈現東方舞蹈的架勢與力道。


瑪麗皮爾補充,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ecoratifs)於2024年曾推出「毛髮」特展,其中介紹「頭髮」在歐洲社會數世紀以來所具有的某種力量,「我覺得我也在這個作品中,看到了頭髮的力量」。

 

麥藍堤亞舞團總監暨編舞者賴耘琪在受訪時表示,曾在低潮期仔細觀看鏡中的自己,慢慢舞動,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樣子,成為舞作「共」開場時的慢舞。 中央社
麥藍堤亞舞團總監暨編舞者賴耘琪在受訪時表示,曾在低潮期仔細觀看鏡中的自己,慢慢舞動,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樣子,成為舞作「共」開場時的慢舞。 中央社

賴耘琪身兼編舞者與麥藍堤亞舞團總監

本次在「共」中演出的舞者為賴耘琪、張芷瑄、詹佩瑄、葉安婷。賴耘琪同時身兼編舞者與麥藍堤亞舞團總監。她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自己從小因個性叛逆,總能感知社會中的種種束縛,在與框架拔河的過程中,試圖尋找仍能在體系裡做自己的生存之道。


賴耘琪自2016年起以「頭髮」為題,從雙人舞開始,逐步擴展至不同舞者數量與性別的編制。她表示,靈感來自電影「阿凡達」。


賴耘琪解釋,「阿凡達」藉由頭髮連接彼此能量,讓我開始思考頭髮的意義。以「共」為例,我將4位舞者的髮辮串連,製造出束縛與侷限,但她們仍是框架下的4位個體。舞蹈中,她們找到彼此的平衡,在自己與他人不受傷狀態下,向觀眾傳遞東方女性特有的身體能量。


「共」長達45分鐘,舞者的髮辮從最初交纏到最後解放。髮之於人,尤其對女性而言,具有多層次的詮釋空間,既可挑逗,也能自賞,也可能狂野與霸氣。賴耘琪說:「女性身體的魅力,『搔首弄姿』與『我知道我這樣很漂亮』僅一線之間。」

 

麥藍堤亞舞團於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共」,充滿女性魅力與萬物氣勢,牽動現場觀眾神經。圖為舞者們謝幕時向絲品劇院觀眾致謝。 中央社
麥藍堤亞舞團於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共」,充滿女性魅力與萬物氣勢,牽動現場觀眾神經。圖為舞者們謝幕時向絲品劇院觀眾致謝。 中央社

舞者的髮辮從交纏到解放

街舞出身的賴耘琪,學生時期在北藝大舞蹈系受到東方肢體訓練,曾加入國際Hofesh Shechter二團,並在英國Humanhood舞團感受自然萬物能量。雖然擁有豐富的編舞工具,她仍曾經歷一段低潮期。


為真實了解自己,賴耘琪曾花很長時間觀看鏡中自己。


賴耘琪說:「我會對著鏡子什麼也不動,就這樣看著,然後開始一點點、一點點地微微動、再動,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樣子。而這也成為「共」開場時的慢舞。」


首次來到外亞維儂藝術節表演的賴耘琪,感謝麥藍堤亞團員間的相互信任、彼此欣賞。對她而言,跳舞是一種救贖,是可以說話、釋放壓力、呈現原始自我的時刻。她與舞團期待在藝術節期間與觀眾感受能量、分享交流。(中央社)

 

麥藍堤亞舞團在7月4日參與外亞維儂開幕大遊行。圖為全體工作人員合照,左1白衣者為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中央社
麥藍堤亞舞團在7月4日參與外亞維儂開幕大遊行。圖為全體工作人員合照,左1白衣者為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中央社